秦律十八种中包括哪些
秦律十八种是什么的呢?又包括哪些?小伙伴们可有了解过?不妨一起来关注下吧!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秦律十八种中包括哪些(速看),欢迎参阅呀!
秦律十八种中包括哪些(速看)
田律:农田水利、山林保护方面的法律。
厩苑律:畜牧饲养牛马、禁苑林囿的法律。
仓律:国家粮食仓储、保管、发放的法律。
金布律:货币流通、市场交易的法律。
关市律:管理关和市的法律。
工律:公家手工业生产管理的法律。
均工:手工业生产管理的法律。
工人程:手工业生产定额的法律。
徭律:徭役征发的法律。
司空:规定司空职务的法律。
军爵律:军功爵的法律。
置吏律:设置任用官吏的法律。
效:核验官府物资财产及度量衡管理的法律。
传食律:驿站传饭食供给的法律。
行:公文传递的法律。
内史:内吏为掌治京城及畿辅地区官员的法律。
尉杂:廷尉职责的法律。
属邦:管理所属少数民族及邦国职务的法律。
效律:共61简,位于墓主腹部,简长27厘米,宽0.6厘米。标题写在第一支简的背面。规定了对核验县和都官物资账目作了详细规定,律中对兵器、铠甲、皮革等军备物资的管理尤为严格,也对度量衡的制式、误差作了明确规定。
秦律杂抄:共42简,位于墓主腹部,简长27.5厘米,宽0.6厘米。包括:《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中劳律》、《藏律》、《公车司马猎律》、《牛羊课》、《傅律》、《屯表律》、《捕盗律》、《戍律》等墓主人生前抄录的11种律文,其中与军事相关的律文较多。
法律答问:共210简,位于墓主颈部右侧,简长25.5厘米,宽0.6厘米。以问答形式对秦律的条文、术语及律文的意图所作解释,相当于现时的法律解释。主要是解释秦律的主体部分(即刑法),也有关于诉讼程序的说明。
封诊式:共98简,位于墓主头部右侧,简长25.4厘米,宽0.5厘米。标题写在最后一支简的背面。简文分25节,每节第一简简首写有小标题,包括:《治狱》、《讯狱》、《封守》、《有鞫》、《覆》、《盗自告》、《□捕》、《盗马》、《争牛》、《群盗》、《夺首》、《告臣》、《黥妾》、《迁子》、《告子》、《疠》、《贼死》、《经死》、《穴盗》、《出子》、《毒言》、《奸》、《亡自出》等,还有两个小标题字迹模煳无法辨认。封诊式是关于审判原则及对案件进行调查、勘验、审讯、查封等方面的规定和桉例。
编年纪:共53简,位于墓主头下,简长23.2厘米,宽0.6厘米。简文分上、下两栏书写,逐年记载秦昭王元年(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前217年)秦灭六国之战大事及墓主的生平经历等。
语书:共14简,位于墓主腹下部,简长27.8厘米,宽0.6厘米。标题写在最后一支简的背面。
为吏之道:共51简,位于墓主腹下,简长27.5厘米,宽0.6厘米。内容主要是关于处世做官的规矩,供官吏学习。
日书:甲种《日书》共166简,位于墓主头部的右侧,简长25厘米,宽0.5厘米,两面书字。乙种《日书》共257简,位于墓主的足部,简长23厘米,宽0.6厘米,最后一简简背有“日书”标题。甲种《日书》载有秦、楚纪月对照。
秦朝为什么在秦始皇去世后迅速覆灭了
秦末这场战争中,有一个叫王离的将军,才是将军世家之人,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合的主将王翦之孙,当时已经35岁了,很可惜,被农民军活捉了,还有一个三川太守李由,是丞相李斯的长子,也是秦二世的姐夫,被刘邦的骁将曹参所杀。这说明什么,说明秦国真的是动用了国家所有的力量,所有的精锐,去参与了这场战争。失败在哪里呢?主要是输在多点开花了,所有的地方都反了,都在闹革命,顾头不顾脚,整个社会都烂了,都在起义造反,而且这些起义人员,有很多就是秦国的精锐部队,此消彼长,不亡国才怪呢。
举个例子:最初,刘邦一个二流子,带领几百个土匪,徜徉在芒砀山上占山为王、打家劫舍,后来听说陈胜吴广起义了,和萧何、曹参里应外合杀了沛县县令,整合了沛县武装,立马有了三千的人马,这三千人马,有一半就是秦朝的士兵。
回到主题,秦始皇有旨意让精兵守边,没朝廷旨意不得回来肯定是有的,后来的朝代都是如此。但秦二世能调回来调不回来还是一回事,各地诸侯都在做壁上观,看热闹不嫌事大呢!所以说“咸阳之围是正所谓:“失道寡助”,民心所向,秦朝灭亡是必然的,如果采用“休养生息”、“轻徭薄税”、“与民休息”的政策来安抚民心,也许有不一样的结局。
祖龙伟大,但挡不住子孙“胡闹”。
秦朝有哪些冷知识
一:秦简中的人名
那么秦人到底会取些什么样的名字呢?我们先来看一些出现频次较高的人名,如文、成、武、吉、安,这些人名被寄予了美好的愿景,即使在现在也可以说是炙手可热的取名备选。无论历经了多少年,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总是恒久不变的。但史书上记载的或是王侯将相,或是人中豪杰,对于当时占据社会绝大多数的中下层民众却鲜少提及,更不用说是青史留名了。这时候实物史料的价值就凸显了出来,例如里耶秦简是记录郡县之间往来公文,基层机构中多为下层小吏和有关平民,于是这些人名便被记载了下来。秦朝以干支、行序、物品、动物等等来取名的情况是很常见的,诸如此类的人名例如乙、长、甗、狗等等。
而一种特殊的类型则是取贱名,当时民间普遍认为小孩子容易受到外界侵害,更易受到鬼怪邪祟的捉弄,于是选择给孩子取恶名或贱名以此引起鬼怪邪祟的厌恶,没有了鬼怪的侵害,孩子便好养活了。即使在今天,有些地区依然崇信这种说法。于是也便有了类似咱们开头所提到的“去死”、“恶夫”这一类的人名。这“去死”二字却并非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含义,这里的“去”当远离的意思来讲,“去死”就是希望孩子身体康健,远离疾病与死亡。而类似“囚吾”、“犯”等人名则可见秦人内心尚法的。
二:朴素与独特相交的名字
秦朝人取名都很简单易识记,绝大部分是单字名,取生活中常见之字,这一点可能与百姓们受教育程度的普遍低下有关。人名中带有先秦尚朴之遗风,简洁而朴素,只单从当时的一个迁陵县的公文档案里所提供的人名记载,就可看出人名用字的重复率很高,说明人们取名用字的选择并不多,加之单字名的数量远远超过双字名的数量,也说明了秦人命名以简的特点,这就会使命名用字的选择范围相对较窄也更加生活化。
就现今发掘出的秦简来看,主要在两类文书中是涉及到人名的,一类是因公务往来的文书,一类是审理案狱的文书。在这类秦简中所见的人名称谓并不仅仅包含一个名字,虽然没有记载姓氏,但它却是一个带有身份性象征的特殊称谓。因为人名之前通常会带有身份性名词的前缀,人名的前缀简单来说主要有官职、爵位、身份、地域等,也有几种情况同时使用的,如“官职+爵位+人名”、“地域+官职+人名”等。一般情况下,若有官称必先称官职,若无官职而有爵位,则称爵位,若无爵位则称身份,平民也可仅称“男子”或“女子”之类。大部分情况下人名都会以后缀的形式出现,但也有先称人名再称身份的。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突出身份特征的表述则更加强了秦朝行政系统的规范化和权威性。秦简《封诊式》是收录典型案例作为后人效仿学习的一种范式,对被收录进去的案例中的人名一律采取或隐名或化名的处理,如男子某、公士甲等。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今天为保护隐私的化名行为应该也是由此而来。而这种情况显然更加重视行政的系统化和规范性,但虽隐去了真实的人名却仍然保留了身份特征,这也就更能体现出这种身份等级象征。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身份等级的标示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当时由于命名以朴的社会风气而造成的重名现象所带来的身份辨识不明的情况。
秦始皇陵中为何会有绿脸俑
之前有看过秦兵马俑的相关纪录片,了解到所有兵马俑出土的时候都是有颜色的,他们大多都是肉红色或粉白色面孔,铠甲衣服也是各有各的颜色,并不是我们在照片中看到的“土色”。
但是,与普通兵马俑不同的是,这个绿脸俑除了头发、胡须和瞳孔是黑色的以外,他的脸部颜色全都是用石绿颜料涂成的绿色!
我们知道,地球上一共只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种族,白色人种、黄色人种以及黑色人种,如果绿脸俑不是恶作剧的话,难道世界上还有第四个人种——绿色人种?
绿脸俑的发现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关于绿脸俑的各种猜测也是层不出穷。
有人认为,绿脸俑可能是两千年前制作兵马俑的工匠的恶作剧。秦俑从皮肤、样貌、服饰和兵器,甚至是表情都是严格仿照真人而制成的,是完完全全的写实之作。至今发现的1500多个兵马俑中,除了这个绿脸俑,其余全是正常人的肤色,所以这极有可能是工匠制作时的一个恶作剧。
还有人认为,绿脸俑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傩(nuó)人。傩人与巫文化有关,夏、商、周时期,相继出现了“国傩”、“天子傩”、“大傩”等不同规模级别的傩祭(驱疫逐邪的巫术祭祀活动),傩礼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给死去的帝王将相送葬,傩礼的主角方相氏被称为狂夫,他们长得高大威猛,在军中属于下层专职军官。
另外,也有人说绿脸俑工匠是个色盲,因为绿脸俑的手是肉粉色,只有脸是绿的,说不定是一个色盲工匠调错了颜色呢!
还有猜想是,绿脸俑是少数民族的特征表现,或者是兵种的不同,又或者是涂成绿色吓唬敌人,或者是一种护身符,是工匠发挥想象创意所作,是在这两千年里颜色发生了变化等等。
不管绿脸俑为什么变成了绿脸,总之它现在可是世界级别的宝贝,博物馆对它控制的很严,虽然每年都有运秦兵马俑到国外展览,但是这个绿脸兵马俑却从来没有出过国!绿脸俑是所有兵马俑中唯一一个禁止出境的,也是至今为止展览的次数没超过3次的,珍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