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百科 > 节日百科 >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时间: 嘉欣 节日百科

众所周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4年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欢迎参阅呀!

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2024年清明节吃什么传统食物

清明节吃的传统食物有青团、艾粄、馓子、暖菇包、子推馍、鸡蛋、清明饭等等。

青团

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做成的绿色糕团,其做法是先将嫩艾、小棘姆草等放入大锅,加入石灰蒸烂,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吃青团主要是流行于江浙一带。

艾粄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节必备的传统食物。艾粄的主要原料就是糯米和艾草,它的做法也不是很复杂。因为艾草做成的食物都会有一种独特的口感,所以有许多人喜欢吃艾粄。

鸡蛋

在清明节食用鸡蛋的饮食习俗,起源于先秦时代的一些地方,古人认为在清明节的时候吃鸡蛋,意味着接下来的一整年都有一个好身体。清明节的鸡蛋,不仅可以吃,还可以用来画或者是雕刻。只不过画过的鸡蛋还可以吃,雕刻过的鸡蛋就只能用来观赏了。

馓子

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看见一些地方经常会有卖馓子的小摊。在南方和北方,馓子的做法有着一些差别,南方的馓子比较细致,而北方的馓子就比较粗糙了。

暖菇包

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暖菇包是由一种当地人称为暖菇草的东西制作而成的。南方制作的暖菇包形状和包子类似,而北方制作的暖菇包形状和饺子类似,不过对于暖菇包的形状,民间并没有什么严格的要求。

子推馍

在清明节的时候吃子推馍的饮食习俗,是用来纪念介子推不求名利的品质的。子推馍有着许多不同的形状,不同形状的子推馍要给不同的人吃,男人和女人吃的子推馍形状就是不一样的。

清明饭

清明饭顾名思义就是在清明节的时候吃的饭,清明饭是由各种可以食用的青草药制作而成的。这种饭吃了之后,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寒食节跟清明节的区别

一、功能不同

两者一个是农耕节气,一个是民俗节日。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后。寒食节是一个民俗节日,起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但两节时间相距一、二天,甚至重合一日,故有清明、寒食并称的说法。

二、文化内涵不同

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

清明节和寒食节的关系演变

一是毫无关联阶段

隋唐之前,“清明节”仅仅是指区分季节交替和农事运作的二十四节令之一,寒食节的主要项目是家家禁烟吃冷食,而且时间是在寒冷的隆冬季节。

二是相互交融阶段

隋唐五代时期,寒食节的时间确定在冬至后的“一百五”日之时,仅先于清明节一两日,而且增加了“寒食上墓、渐已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的内容。

三是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寒食节中主要项目-禁烟冷食,逐渐被淡化,寒食节逐渐开始被清明节取代。到清代,寒食节流行的一些项目已不再普及,而民间扫墓与官家祭坛及皇家祭陵成为节日的活动主项目。这一时期,“寒食”名称尽管在一些文献、地方志和文人作品中还不时出现,但“清明”称谓成为主流说法。清明节的产生,是借用了寒食节的节期,寒食仅先于清明一两日,因而很自然地便被后者借用了。这种借用的文化基础是人们世世代代传承、积淀下来的对年节节期的习惯心理。

2024年清明节放假时间表

2024年清明节放假时间: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班。

2024年清明节高速免费时间:4月4日0:00-4月6日24:00。

清明插柳枝是什么意思

说法一:纪念神农氏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说法二:驱鬼辟邪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说法三:纪念介子推

介子推为明志守节而焚身于大柳树下,让晋文公和群臣百姓痛心不已。第二年,晋文公亲率群臣爬上山来祭拜介子推时,发现当年被烧毁的那棵老柳树居然死而复生。晋文公当下便将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并且当场折下几枝柳条戴在头上,以示怀念之情。从此以后,群臣百姓纷纷效仿,遂相沿成风。清明插柳戴柳成为纪念介子推的一种象征。

30